【小小故事博大家一乐!!!】
我叫阿平,95年生的。大学还没毕业就开始折腾生意,到现在差不多七年,经历过不少事儿,好在还算有些小成。咱这小县城不大——一个偏鲁西南的小地界儿,但靠着多年的打拼和积累,我也有了点成绩。数一数名下的资产,也有个六百万左右。说“自由”也有点勉强,但至少不用整天盯着生意了,员工们干得挺好,我大部分时间其实算是“甩手掌柜”,用我妈的话说就是,“过起了小老板的日子”。
一开始我家境还算可以,爸妈是国企退休,老两口月退休金五千上下。家里五套房子,两套在我名下。家里三辆车,我也自己买了一辆,虽然不是什么豪车,但开着总归方便。就我自己嘛,现在生意稳定,一年收入在80到150万之间。疫情的时候我也没逃过,大环境影响,收入掉得厉害,不过慢慢还是缓了过来,算是撑下来了。
这些年,可以说一步一个脚印,磕磕绊绊的。刚开始时,小生意全是我一个人扛,什么接单、客服、账目、选品、拍视频,全是我包办。觉得自己年轻,拼拼就能多挣点。一天十七八个小时,干得不觉得累,因为有股冲劲儿。谁能想到几年后就熬不动了?开始一眼镜疼,体重从110飙到180斤,年纪轻轻就肝脏出毛病,喝口凉水胃都痛。这是身体在警告我啊,明摆着不能再这么拼了。
放手一搏
去年,我开始改变自己“事必躬亲”的做法。请了三四个员工,干脆把日常事宜都交给他们。原来担心的这事儿那事儿,还真是多余——只要安排清楚,定好工资,员工们比我想象中要靠谱。大家都很认真,除了碰到些小麻烦要请示,其他事儿他们都能办妥。于是我真的“轻松”了下来,起码不用再死盯着了。每天就看看账目,和员工们聊聊天,偶尔一起吃个便饭。
这个状态下,我渐渐找回了些生活的感觉。比如早上去学开车,平时去健身房跑步减肥,甚至每天睡觉都能安心踏实,想几点睡就几点睡,一天能睡个八九个小时。要知道我过去可是每天睡四五个小时的命,熬夜玩游戏,一局下来都能耗到天亮。现在熬夜是受不了,也不敢再放纵自己了。给自己买了台“低配”电脑,为的就是断了自己打游戏的念想,把精力留给更重要的事儿。
生意上的事儿,当然不能完全放手不管。我研究了下抖音,发现做得好确实能带来新的收益。上半年算是摸索阶段,搞到现在也有点成果,每天有1000多块的利润了。如果再稳定发展,收益突破3000块也不是不可能。到时候再多雇两个员工,安排好夜班,自己也能抽身。打算再从员工里选一个够聪明靠谱的,做个总经理,把日常的杂事都交给他管理,这样我才能更彻底地“解放”出来。
长远之路
有了些基础后,我开始思考长远的发展方向。毕竟零售生意一个周期下来顶多也就七八年,这段时间一过,局势变了,市场需求也跟着换。我一个朋友靠直播赚了不少,月入百万,买车跟买菜似的。我这边抖音刚上手,估计收入不会那么快爆发,但我能看出来直播的潜力,所以有空就向这位朋友取经,等手头的业务稳定了,自己也想全心全意学学直播。新行业总能带来新机遇,我觉得值得一试。
除了继续扩展业务,我也在思考培训方面的可能性。毕竟教人赚钱的需求是不会消失的,这种“无本生意”虽然有人诟病,说是“割韭菜”,但我琢磨,只要内容干货足,对新人确实有帮助,收费也算合理。而且有些新手对项目解析、实战经验有需求,我们这行经历了的坑,能帮他们少走弯路,也算是价值吧。
不过我知道,靠培训不能长久,想真正做出成绩,还得有自己的“牌子”。我一直想打造一个高端品牌,定位高打高举,100元的成本卖500元的价格,主打的是品质和设计。过去这些年,我看清了低利润薄利多销的死路——低价产品容易积压,周转一慢,库存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;高利润产品则不一样,利润足够大才能覆盖广告费、设计费和高质量员工的成本。
在这行干了几年,有时候觉得,很多事儿不亲自踩一遍坑,根本看不透。我创业以来也失败过好几次,投出去的几百万打水漂,虽然难过,但每次吃了亏之后,心态也更平和了一些。创业真的和个人能力、运气都有关系,未必是完全努力就行的。像我朋友,当时在家直播轻轻松松月入百万,而我跑断了腿,折腾得眼花头晕也没干出这成绩。所以我现在定个小目标,踏实赚钱,不急于去冒险。这种大投资的项目,以后再说吧,等真的“吃得起亏”了再干也不迟。
自由的想象
有时候我也会幻想:等品牌打响,身价十几亿的时候,该是怎样的生活?到那时,钱对我来说,也许已经没有了特别的意义。我这人学过美术,说不准以后会自己画画、拍视频,搞搞艺术创作,可能是因为在创业中经历了太多苦累,心里反倒想玩点“负能量”的艺术,尽情表达一把。
再就是我和女朋友的事儿。这几年她一直陪着我,我忙得没时间,她就陪着我一块儿熬。等日子安稳了,我一定带她去一趟埃及看看金字塔,到美国看看,顺便在我梦想清单上的“杰伦演唱会”打个卡。生活嘛,不就是这些日常琐事才更显出点滋味吗?
说到这,自己都觉得聊得有些矫情了。但换个角度想想,谁不是一边打拼一边憧憬生活呢?
享受与反思
现在的日子,比起当年一个人扛全部业务时,轻松了太多。每天醒来,先去健身房减肥,练个一小时,然后到公司,处理一些重要邮件和文件,接着让经理汇报当天的进展和数据,安排个别新任务,剩下的时间基本都自由支配。很多时候,我只需要在员工出错时指点一两句,帮他们化解棘手的问题。下午跟几个朋友去打打球、喝喝茶,一天过得清闲又充实。
慢生活背后:新挑战
虽然没了当年那种精疲力尽的感觉,但我也时刻提醒自己,不能完全松懈下来。小城的市场不算大,能支撑的零售项目有限,我心里清楚靠目前这几项生意能走多久——这也是我在努力做抖音和直播的原因。小县城经济局限,产业模式变化也慢,跟一线城市比显然不在一个节奏。好在我提前看到了这一点,研究了新的方向,希望在变化来临时,我能有所准备。
我一边继续打磨自己的生意模式,一边继续尝试“手不离新”。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,保持长期收益,必须不断扩展新项目、找准新出路。眼下,我正在筹划品牌升级的事儿,打算主打高端定位,既解决了低端产品周转慢、库存压力大的问题,也能把利润空间做足,这样才能在每个链条都发挥得更从容。说起来容易,但真正操作起来有很多风险。高端品牌要考虑到每个细节,从设计、市场推广、广告投放到库存管理,步步都是钱堆出来的。好在有了这几年的积累,我敢说自己比当年更有把握,也更有魄力去试试。
人生的“另一面”
近几个月来,我开始逐渐有了一种以前从没体会过的“轻松感”,这大概就是我理解的“财富自由”的样子。生活终于不再是“时间换钱”的模式了。到了今天,我会慢慢停下来思考,想自己到底想要怎样的生活。
以前做生意,总是埋头赚钱,觉得钱能解决一切问题。可现在不一样了,忙碌之余,时常有了片刻的空白和反思。说实话,这种日子比起忙得脚不沾地更容易让人迷茫。身边的朋友也聊过这个话题,大家不约而同地觉得,财富带来自由,但也带来了些“空虚”。你会问自己:一天只忙两三个小时,剩下的时间该干嘛呢?是不是该给生活找个新的目标?
我对自己的回答很简单:有一段时间的享受,也要有新的追求。眼下,我让自己多花些时间健身,学会开车,和家人、朋友吃饭,过年了带女朋友出去旅游,看看金字塔、逛逛大洋彼岸,放慢脚步,去体验人生。等这一切过后,我有了新的方向,那就再启程,继续前行。
给后来者的几句话
回过头来看,我发现创业并不是一件“一次性完成”的事儿,也不是一段“打拼就能万事大吉”的过程。这条路上,充满了艰难和迷茫,但却让我发现,越是走得远,越是要注重节奏和生活的平衡。刚创业的年轻人也许会觉得拼尽全力、搏命奋斗是必要的,但我现在要告诉你们,其实,有时候放慢一点步伐,让自己活得健康,反而会走得更长远。
如果要总结这一路的经验,我觉得有几个很重要的点。第一,创业不是“一个人”的游戏。很多年轻人和当年的我一样,觉得凡事亲力亲为才靠谱,但当你把一切任务合理分配到别人手上,会发现很多问题其实没那么难——信任团队,培养人才,这才是持久的基础。
第二,别一心只想着“打价格战”,尤其在互联网行业,低利润的生意很难长久。低利润=低保障,你赚得少,又无法提高团队待遇,久而久之,想做大也成了空谈。而定位高端品牌,利润足够大,能撑起你在设计、广告、人才上的投资,这样生意才能走得稳、走得远。
第三,不要怕失败,尝试是必经之路。创业失败了大不了再来,自己心态放宽,这一点我以前一直没悟到。如今算是想明白了,做生意靠的是策略和韧性,不怕失败,只有不断积累经验,未来才会越来越顺手。
最后,学会平衡生活,创业是漫长的旅程,不要让自己累垮。年轻时候我能扛下所有事儿,觉得累一点没什么,可一旦身体吃不消,创业的节奏也会彻底打乱。如今我终于懂得,不管生意怎么变,健康始终是“支撑一切”的根基。我现在多花时间锻炼身体,维持良好的作息,不让自己再陷入当年的疲惫状态。这是我用身体的代价换来的教训。
走向远方
人生有时候像是一个圆。曾经拼命赚了钱,觉得有了钱就是自由;真正赚到了,又明白了有钱未必是真正的“自由”。我现在也常问自己,以后真的不差钱了,日子该怎么过?不想白白浪费时间,也不愿再拼命累到眼冒金星。我想,如果真的走到了那一步,应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,哪怕是画画、旅行,或是带着女朋友去全球打卡,感受从前不敢奢望的美好。
有一天,如果真的靠自己打造的品牌,赚得了一个真正不缺钱的未来,或许我会抛下一切,放下对金钱的执着,不再“为钱而活”。可能会跑去画一幅画,拍一支视频,又或是单纯地陪伴家人,不再想这世上的风风雨雨。人的一生,有梦想有行动,才能不虚此行,不是吗?
我想,这就是我心目中的“财富自由”了。
关注小编,每天有推荐,量大不愁书荒,品质也有保障,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书,也可以在评论给我们留言,让我们共享好书!
嘉喜网-实盘配资-炒股入门知识配资平台-好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